français
english
關於菲利普朗恩建築事務所 當前項目 作品介紹 出版項目 聯絡方式




輻射

傳導 對流
壓力

蒸散 消化





click
images fullscreen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新奧杜威峽谷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建築的本質,我們最終必須回到我們有關"吸熱性"的境況,意即我們必須維持體溫於攝氏37度之條件。建築之存在,乃由於體內酵素必須行生物作用以協助人體新陳代謝。這些酵素成億地存於我們的身體內,並能夠於攝氏35至37.6度之間最佳化地作用。為了達至此一溫度,我們使用不同的生理與外部機制,諸如穿著衣物 、建立庇護等。建築因而不是自為的;其必須服務於提供人體37度的目的。它是一種回答,以面對蒸散、出汗、口渴或肌肉收縮等導致體溫升降的問題。這些回應逐漸發展,由自然至人工、由微觀至巨觀、由生物至氣象、由食物到都市化,並於生理決定論及文化自由度之間發展。在此一任務下,建築顯現為一種類似血管收縮的巨觀呈現;或是相反地,餵食成為一種建築的微觀變異。這都是由於建築到頭來不過是物理熱調控機制所生的形體、一種外部變化、一種人為的熱生成與熱分解。


我們於丹麥皇家藝術學校建築系所舉辦的展覽及是此一策略的具體回應。其呼籲一種新的建築解決方案之出現,但不訴諸於分隔出適合人體維持37度的舒適氣候,而是由內部而產生解決辦法。這是一種微觀、可消化、電磁型態的建築,藉於營養學、熱力學與美學之間。我們於展覽間中設置了三個平台,其分別回應了地表上某種特定的不舒適氣候狀態。針對過冷我們加熱、針對過熱我們降溫,而針對過暗我們則增加亮度予以回應。

 

團隊

Aurore Chartier

客戶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地點日期

"Climate and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Copenhagen, Denmark, 2009

^